中超关键漏判被承认!裁判 VAR双失误,比赛结果真改不了?
在中超联赛第19轮的比赛中,青岛西海岸和河南队的较量以2-1的比分结束,但这场比赛却因为一次有争议的判罚引起了轩然大波。比赛接近尾声,第90分钟时,青岛西海岸的6号球员在禁区内与河南队球员发生了冲突,他的一脚踢倒了对方球员,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明确的点球。然而,裁判却没有做出点球判罚,令人不解的是,VAR也没有介入,仿佛消失了一样。赛后,中国足协的评议报告给出明确结论:这是一次错误判罚,裁判和VAR都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。
这起事件让河南队的球迷心情极为复杂,面对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,竟然因为这一判罚而失之交臂。对于一些已经习惯了足球比赛中误判的球迷来说,裁判赛后“道歉”的情况并不新鲜。根据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(IFAB)的规则,裁判在场上作出的决定——无论是进球与否,还是比赛的最终结果——都是不可更改的。换句话说,裁判一旦做出决定,就算之后发现判罚错误,比赛的结果也不能更改,除非是当时VAR及时干预。
这个规定可能让人感觉有些不近人情,但实际上,足球比赛讲求的是快速的决策和高效的节奏。如果赛后能够随意改动比赛结果,那比赛的严肃性和流畅性就会受到极大影响。回想2010年世界杯上英格兰与德国的比赛,兰帕德射门时球明显越过了门线,慢镜头都能看到。然而裁判没有看到这一幕,没判进球。即便国际足联事后承认了判罚错误,比赛的结果依然未作修改。这个事件推动了门线技术(GLT)的应用,减少了类似的争议,确保今后类似情况能够得到清晰的判断。此外,2017年法国与西班牙的友谊赛也曾发生过类似的误判,但比赛结果并未更改。这种情况在国际足坛屡见不鲜。
展开全文那么,为何比赛结果不能改动呢?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要保护比赛的完整性和公正性。足球比赛节奏非常快,比赛中的对抗十分激烈。若每次因为裁判的误判就改变比赛的结果,将会引发一系列混乱。球迷会不满,球队也可能拒绝接受,联赛的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。而裁判的权威也必须得到保障,如果赛后随便改判,裁判的判罚还能有多少人听从?
此外,一场比赛的结果往往不仅影响本场的胜负,还可能波及到球队的排名、晋级资格、甚至升降级。如果某场比赛的结果被更改,接下来依赖该场比赛结果进行的赛程安排、积分计算等都会受到影响,整个联赛的结构可能会被打乱,最终引发连锁反应。因此,避免随便修改比赛结果,实际上是为了维护比赛的公平和稳定。
当然,赛后也并非没有纠错的渠道。如果因为裁判的误判给球员罚了红黄牌,导致禁赛,球队是可以上诉的,有可能撤销红黄牌的处罚,解除禁赛令。不过,这类上诉只是针对球员的处罚,而不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。至于对裁判判罚失误的申诉,通常也只会影响裁判未来的任务分配,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比赛结果。就像这场青岛西海岸与河南队的比赛,尽管足协承认了漏判,但比分2-1不会被修改,河南队只能接受这个已经定局的结果。
从兰帕德在世界杯上的“世纪冤案”到VAR技术的引入,虽然我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判,但人为失误仍然是无法完全避免的。VAR技术虽然有助于回放画面,但它并不能替代裁判的主观判断。有些判罚本身就是主观性较强的,VAR也无能为力。
足球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。每一场比赛都充满了戏剧性,一个小小的判罚失误,可能会改变整场比赛的走势。虽然VAR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误判,但它也并非万能。对于球迷而言,看到自己的球队因明显的错误判罚而吃亏,心中自然不免感到郁闷。有时候,真的是“人在家中坐,锅从天上来”。
也许正是这种充满变数的不确定性,才让足球运动如此迷人。谁又能预测,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呢?就像生活一样,时常充满了意外和惊喜。
比赛已经结束,结果也已经定了,河南队的球迷只能默默接受这个不公平的现实。这场比赛成了他们的“学费”,希望他们下次能够给裁判留下一点“眼力劲”,避免再次遭遇类似的错误判罚。
相关文章
最新评论